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未来的生存路径需要探索多种机制的融合,从单纯向电网“卖电”,向多元化商业模式转变
2024年10月30日零碳能源证书主要针对非电力领域,主要面向可再生能源供热、供气领域,是针对绿色电力证书之外的一种补充的环境权益认证机制 2024年10月24日
目前,对于航运业,在同样的运输里程下,化石能源制甲醇与燃料油成本相当,但绿色甲醇的成本为化石能源制甲醇的两倍 2024年10月18日
钢铁企业将在今年被纳入碳市场,即将面临生产成本逐步上升的压力 2024年10月12日
6个项目投产后才会获得补贴,补贴幅度为0.37欧元/千克至0.48欧元/千克,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从800万欧元到2.45亿欧元不等 2024年10月10日
三一重能韶山工厂与浙江台州三门核电两家中国企业获此殊荣 2024年10月09日
负责法案起草的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辞职,加上德国、法国在这一计算规则上的分歧不断,终版法案何时出台仍不确定 2024年09月25日
中国明确在2025年底前,要指导各地区开展碳排放预算试编制工作;英国碳预算管理已实施16年,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 2024年09月18日
政策出台后,绿证的“唯一性”增强,有利于提高企业采购中国绿证的信心 2024年09月07日
配电网连接千家万户,而新型电力系统以用户为中心,配电网作用凸显;提高配电网承载与消纳能力,需要电源和负荷高效互动 2024年08月14日
文件的执行需要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 2024年08月12日
德国智库Agora项目经理Aylin Shawkat表示,欧盟推行碳市场引发的争议点在于出口,以及如何将下游终端行业纳入监管 2024年03月24日
加拿大气候变化大使凯瑟琳·斯图尔介绍,加拿大在减少甲烷排放、碳市场定价以及碳排放交易体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2024年03月22日
大型能源企业、交通企业纷纷布局绿色甲醇项目,当前仍面临高使用成本制约 2024年03月21日
对于电解铝企业来说,其碳排放量约八至九成来自电耗,转向使用更清洁的电力是大势所趋 2024年03月16日
电解铝行业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4.5%;预计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被纳入碳市场 2024年03月14日
欧盟碳足迹计算法案公布在即,中国电池企业的欧洲生意面临重大挑战,争取出口“入场券”迫在眉睫 2024年09月21日
中国新能源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激励大量风光制氢项目上马,绿氢规模化应用到底还有多远? 2024年08月17日
绿色电力借助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试图突破大电网垄断格局 2024年07月06日
面对安全、清洁、经济的“不可能三角”,新能源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链式反应”已至临界点 2024年07月05日
碳价两月飞涨三成,市场预期更多行业将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减碳进程日益影响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2024年05月11日
新能源发展同质化,清洁性、经济性与安全性矛盾爆发 2024年01月06日
新能源疯长带来结构性错配 2024年01月05日
减碳从政治传递到企业,从国内传递到国际,供应链共舞,何谓真正的绿色价值? 2023年09月23日
这一框架包括排放权的使用端和来源端的综合性安排。排放权使用端采取“配额+交易”而非碳税,来源端是公平界定到个人的排放权 2023年03月06日
2023年01月06日
碳关税即将落地,倒逼各国加速减排。中国如何优化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发展碳市场和开征碳税两种市场化手段,如何权衡? 2022年01月08日
中国ESG投资进入快车道,一些问题和挑战也开始显现;需要各参与方加深对ESG理念的认识,强化信息披露,并严格遵守ESG投资承诺,而非“挂羊头卖狗肉” 2021年11月20日
中国要在接下来40年兼顾脱碳和经济增长目标,政策、资本、产业均需取得突破 2021年11月20日
数字化技术,将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成为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引擎之一 2021年11月08日
经十余年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技术条件初具,产业链尚未形成,定位从战略储备进入碳中和关键技术组合 2021年10月30日
“双碳”目标提出首年即面临严峻的供电挑战,中国去煤路径该怎么走? 2021年10月09日
一场近年最严峻的限电潮席卷而来,伴随着用能结构、产业升级乃至经济转型的重大变革 2021年10月08日
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将在未来四年实现规模化发展,但短期内安全性、经济性和商业化等现实难题仍待突破 2021年09月24日
2021年09月13日
要让兴趣切实转化为碳中和经济所需的实际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靠、具体的短期政策以释放明确的信号和激励 2021年09月13日
中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特殊难度、风险和紧迫性,对经济增长将产生结构性影响;金融在碳中和过程中应扮演重要角色,货币政策框架亦须调整方向;财政政策须研判支持碳中和的可能发力点和资金来源 2021年09月13日
“双碳”背景下,废钢资源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废钢价格也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位。随着中国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比例和综合废钢比逐步提升,废钢需求大幅提升 2021年07月06日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就需要有强有力的举措和政策机制 2021年05月06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百万亿元投资,市场参与者摩拳擦掌,各种碳中和金融产品涌现,但亟须明确和统一标准、提出监管要求 2021年05月01日
事关碳中和大计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中国经济对高碳行业的依赖能否打破?对市场化碳定价机制的政策支撑能否做实?能否摆脱粗放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真正转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04月24日
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三位全球首席执行官,详解能源转型进展,如何看待中国和全球铁矿需求,以及大宗商品走势 2021年04月17日
金融体系资产及投融资活动的低碳化重塑,挑战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以及市场参与者 2021年02月26日
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已尝试改进,未来能否突破难点,促进企业减排,纳入更多行业,仍待检验 2021年01月23日
投资者保护了“绿水青山”就能获得“金山银山”,实现社会责任与投资收益的共赢 2021年01月11日
一些城市的成功案例表明,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水平环境保护和高效率低碳转型,可以是一个互相促进、正相关的关系 2021年01月11日
最后一个全世界联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机会,把握得如何? 2020年12月31日
从欧盟港口出发或抵达的所有航程,欧盟要求航运业为其碳排放埋单,航运业如何消化冲击? 2020年09月26日
减排技术往往涉及巨大投资,需要金融市场来支持,而金融市场比较容易与碳市场衔接,它本身其实也是金融市场 2019年09月07日
箭在弦上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怎样突破目前地方试点难题? 2019年09月06日
报告显示,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中共同承诺,在2019年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减少42%,到2035年减少57%,并迅速采取行动来支持这一目标,否则《巴黎协定》的温升1.5°C目标将在几年内化为泡影 2024年10月29日
聚焦破解关键短板制约,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 2024年10月25日
要尽快制定中国版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做好范围三的核算对银行机构绿色化至关重要 2024年09月29日
航运业已设定“2050零碳”目标,加速能源转型,需考虑低碳燃料替代品并提升能源效率 2024年09月25日
不管是转型金融还是绿色金融,真正要取得突破,必须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定量管理,二是定价管理 2024年09月25日
碳市场扩容信号频传,今年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有望从发电行业拓展到上述三个工业行业 2024年09月07日
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四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 2024年08月27日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应健全多元主体公平参与的市场体系、理顺价格体系,破除传统政策机制堵点 2024年09月07日
《决定》指出,要“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专家认为,“碳双控”一方面对可再生能源开了一个口子,另一方面“碳双控”不止控能源,还涵盖了交通、建筑等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控制排放 2024年07月22日
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07.86吉瓦时,推动其在中国电力储能项目中的占比增加15个百分点 2024年08月26日
截至2024年7月,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到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86.6吉瓦,远超《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制定的40吉瓦目标 2024年08月26日
上半年煤价整体呈下跌趋势,发电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五大发电央企上市公司均实现利润正增长,大唐发电、国电电力净利翻倍 2024年08月23日
当前,绿氢投资与建设狂飙突进,但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盈利问题,并抑制着下游需求;由于氢能具有很强的基建属性,央国企成为推动氢能产业落地的排头兵 2024年08月21日
高盛称,2024年一季度锂电池价格同比下降45%,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的企业数量占全行业27% 2024年08月17日
力拓集团首席减碳官苗可森介绍,减碳资金主要投向重建、改造现有的生产设施,以及用于打造新的电动运输车队 2024年08月14日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36.9%至87.8万辆,燃油车零售同比下跌26%至84万辆 2024年08月08日
国家层面对于力求尽快取得成果的关键领域“划出重点”,包括智慧化调度、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业态 2024年08月07日
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今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大幅提高,高耗能企业中,新设电解铝企业绿电消费目标 2024年08月06日
国家层面鼓励新造新能源船舶,对建造内河清洁动力船舶补贴力度更大 2024年08月05日
绿电交易合同周期有望从年度向多年拓展,风电、光伏项目可与电力用户签订5年至25年长期购电协议(PPA) 2024年07月26日
该项目80%日常用电需求可自给自足,剩余20%电量缺口通过购买中广核海上风电补充 2024年07月19日
TCL中环、晶科能源、远景科技、阳光电源等多家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纷纷宣布将前往沙特投资 2024年07月18日
据财新了解,小米汽车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吉利汽车高端子品牌极氪也在筹备插电混动车型 2024年07月09日
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还是东南亚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 2024年07月05日
因技术上的限制,目前全球绿色燃料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也过于高昂 2024年07月02日
2024年前五个月,新能源重卡销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徐工汽车、三一汽车、中国重汽 2024年06月27日
《报告》发现,16家中国资管公司股权投资总规模中针对高碳行业投资约2672亿元,占比8.73%;其中投向化石能源行业的总资产接近740亿元,占比2.41%。大成、富国、南方、国泰、嘉实及广发6家公司高碳行业持仓比例超过8.73%的同业均值;大成基金的高碳行业持仓比例最高,达16.42%,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2024年06月24日
绿色电力直供是下一步深化电改的重要方向。多地实践绿电直供试点,旨在提高绿电消纳比例、降低用电成本 2024年06月14日
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放宽,未来重在强调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 2024年06月06日
徐林认为,中国能源行业实行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持续、宽阔、深厚的赛道,蕴藏诸多创新和投资机会 2024年05月31日
欧美新能源汽车贸易保护措施会深刻影响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如果欧美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电动汽车成本,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有可能会延缓全球新能源汽车转型进程 2024年05月30日
传统船舶绿色改造可在中国进行,挪威则可提供技术上支持 2024年05月25日
报告称,山西省在长期高强度开采后面临浅层煤炭资源减少、开采难度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其中煤炭采选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规模缩减、财税贡献度下滑和生态修复需求累积三方面,就业规模缩减还将带来安置压力 2024年05月15日
报告显示,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零排放货车”在2022年、2023年相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180%、182%。但在长途场景下,纯电动货车的续航里程不足、补能效率低、使用寿命无优势等,仍是待解的难题 2024年05月10日
Timur Gül接受财新专访时指出,中国在水泥、煤炭和钢铁等行业体量很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值得加快发展 2024年04月17日
《指导意见》还提出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2024年04月11日
2023年,国内生产原煤47.1亿吨,同比增长3.4%,连续第三年创历史新高 2024年03月29日
中国正在进行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提升,对燃煤发电的替代作用增强;但在个别极端天气下,对煤电的顶峰保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03月28日
2023年,煤电企业的电价同比基本持平,但煤炭价格同比回落超过20%,煤电企业业绩同比大幅增加 2024年03月28日
他指出,电网终端用户体验到的价格,一定要在煤电和绿电之间拉开差距,这样才能引导资源配置向绿电倾斜 2024年03月26日
探寻一条适宜的碳中和路径,对于未来至关重要;必和必拓正在大力投资技术和创新领域,并推动整个价值链的协作 2024年03月24日
如果既定的全球碳中和目标出现摇摆或后退,那么许多正在做的努力就有可能放缓,甚至前功尽弃 2024年03月24日
苹果在中国的供应商不仅接受碳中和的目标,还主动出台了许多创新性的举措 2024年03月24日
中广核将在老挝投建首个回送国内的光伏发电项目,落点在云南 2024年03月21日
持续满负荷生产导致山西矿难频发,全省将在3月1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超产专项整治 2024年02月28日
默克签署了在中国的首个长期绿电采购项目,采购绿电量总计3亿千瓦时 2024年01月27日
2023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六成,绿电省内交易量537.7亿千瓦时,同比增112% 2024年01月24日
京东方、歌尔股份因环境信息公开水平低、尚未制定碳中和及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转型行动缓慢,在11家企业中排名垫底 2023年11月21日
应为绿色创新提供有效激励,加快低碳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进度;尽快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核算,建立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 2023年11月10日
徐林认为,投资光伏、风电等绿能正在变得有利可图,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全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3年11月09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绿色低碳循环转型速度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2023年11月09日
报告称,京津冀地区主要是由钢铁和水泥行业承担着碳减排的主要任务;珠三角地区碳减排的潜力更多是来自于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长三角地区碳减排的潜力更多是来自于电力和工业部门 2023年11月06日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出现反弹现象值得警惕,周小川强调,要理解和发展好碳市场 2023年10月30日
绿色且低价的电力是零碳产业园对企业的最大吸引力,但零碳产业园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还需因地制宜 2023年10月29日
报告指出,各国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的脱碳进度差异较大,8个国家的碳排放强度相对于峰值的下降幅度超过75%,57个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超过50%,66个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不足25%。27个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依旧上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2023年09月27日
拉米认为,地缘经贸摩擦可能让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变得更复杂,各国需要讨论在减排、适应、碳移除上分别分配多少资金、资源 2023年09月22日
电动汽车的充电和分布式光伏的接入,需要灵活与坚强的配电网支撑,这一需求未来将快速增长;未来碳价较高时,市场投资清洁能源的动力会更充足 2023年09月21日
国内外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预计将以指数级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产能提升、原料可持续供给仍存挑战 2023年09月19日
中国煤电装机预计在2030年前还将继续增长,达到13.7亿千瓦,较目前净增长超2亿千瓦 2023年09月16日
用绿氢代替现有的灰氢,从而减少炼油厂的碳排放量,是道达尔能源此次招标的目的,这一方向也是全球氢能的短期应用场景 2023年09月15日
Apple Watch Series 9实现碳中和主要通过在材料、清洁电力和低碳物流上发力。在碳足迹占比较高的电力上,苹果宣布,自2023年起,采用100%清洁电力制造Apple Watch表盘及表带 2023年09月13日
报告认为,现实中市场机制不够有效的主要原因包括碳价偏低,没有真正反映碳社会成本;碳价传导受阻,即碳价在向终端消费传导的过程中受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并由此建议,在目前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注意对免费配额的使用、各类市场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2023年09月08日
基金通过集合安徽省及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战略伙伴的优质产业资源,聚焦锂电池、光伏、氢能、LNG等新能源板块,投资方向上布局涵盖核心零部件、上游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2023年09月07日
马斯达尔城不仅是对外展示的旗舰平台,也在寻求成为可复制经验,并追求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2023年09月06日
法院一审认定双方合同关系合法有效,龙御环保违约,判决其向川南发电支付碳排放配额采购差价款289万余元及利息 2023年08月16日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环境污染类犯罪司法解释,重新设置定罪量刑标准,对涉危险废物行为的处理作出规定,并明确了关联犯罪。涉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2023年08月10日
钢铁行业的发展虽可能趋于平缓,但脱碳将带来两大需求—对优质铁矿石的需求和对金属炉料的需求 2023年08月05日
保尔森称,中美关系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他观察到,双方都倾向于透过国家安全的棱镜来看待中美关系的许多方面 2023年07月21日
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建立碳排放双控制度的重要条件,中央深改委会议指出,要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
2023年07月11日双方同意在自愿基础上提高各自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碳关税并不提高欧企竞争力,因欧盟碳市场免费配额被取消,印度、印尼已因此选择推进碳市场 2023年07月05日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的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数最高,在区域协同与低碳产业基础维度最为领先。报告认为,这得益于长三角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制度和政策协同的积极尝试,以及三省一市特别是江苏省良好的绿色低碳产业布局 2023年06月30日
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中国快递行业在201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837万吨,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激增到了5565万吨,五年间增长了超过200%。其中运输环节是其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占比超过50% 2023年06月16日
碳捕集是当前全球公认最具实效的减排手段。中船与巴斯夫的合作将使这种技术应用到远洋船舶上 2023年06月13日
政府在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提供支持,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023年06月13日
该项目目标是实现“岸碳入海”,国内南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但这些地区陆域沉积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不适宜封存;而海洋碳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远离蓄水层、海水层阻隔等优势 2023年06月04日
据报告,2019至2020年履约周期内,山东、江苏分别降碳约11%和6%,但部分企业信息披露不及时、数据异常,并存在处罚力度与应缴碳价相差悬殊等问题 2023年05月31日
汪群斌指出,过去几年政府可能投资了大量资金到电动车、光伏等“纯绿”行业中,未来几年需要通过转型金融的途径,把资金投入到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去,这是一个较大的需求 2023年05月14日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将联合多个政府和国际组织,于2023年10月成立世界可持续发展标准组织(WSSO),帮助形成全球能源、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统一标准,并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 2023年05月12日
增加绿电和回收金属的使用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供应链减碳的主要方法 2023年04月27日
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并不是完全分开的;金融机构在减碳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其投资组合支持的对象是否向零碳前进 2023年03月29日
实行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很高的碳价或碳税为“大棒”;央行的再贷款作为“胡萝卜”虽然是低息的,但是再贷款需要收回,风险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 2023年03月29日
降碳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改变中国传统低效高碳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2023年03月27日
“碳递减”即碳的替代性减少,应依托低碳、零碳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应鼓励地方创新试点,为未来中国低碳转型提供更多借鉴 2023年03月25日
政策需要关注企业在减碳过程中面临的国内与国际多方压力和障碍,积极应对 2023年03月25日
方案覆盖主体仍为发电行业,继续采取基于强度的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但将原两年合并履约改为配额年度管理,并逐渐收紧分配基准值。同时新增灵活履约及个性化纾困机制 2023年03月20日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建议,大力推进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加快中国重要行业和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中国碳市场建设与发展;推出中国的碳税制度 2023年03月10日
全国政协委员鲁修禄称,碳预算是预算制度在温室气体减排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从现在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也只有38年,需要在碳预算框架下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023年03月10日
赵东认为,在航空能源结构无法根本性改变、深度脱碳技术难以规模化应用的现有条件下,减轻飞行重量是航空节油减碳的核心举措 2023年03月07日
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碳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市场政策等要素亟须完善 2023年03月04日
截至2023年2月28日,有115家企业因未按时足额缴纳碳排放配额、28家企业因虚报、瞒报、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被生态环境部门处罚 2023年03月03日
法庭上的争议焦点有:碳排放配额采购比选是否受到《招标投标法》等规制,非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单位是否具有市场交易资格,及其对合同是否成立有无影响等 2023年02月28日
报告显示,世界上大多数的草原碳吸收量大于排放量,表明这些草原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或维护良好。然而东亚、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赤道以南非洲草原的碳平衡为负,意味着人为压力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叠加可能导致其碳储量正在下降 2023年02月20日
碳中和是中国的国际义务,也是中国发展内生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改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模式。” 2023年01月18日
据青藏高原东北坡的中国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2021年的监测数据,二氧化碳浓度与全球增幅持平,甲烷浓度增幅略高于全球同期增幅。中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20年相比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2023年01月10日
头部科技公司在自身运营层面减排获得成效,但供应链碳排放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2022年12月30日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2013年后,“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投入很多资源,空气质量改善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增效明显;而从目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底层能源结构变化会对空气质量改善有非常大帮助 2022年12月26日
标准制定和监管约束是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两只手”;已组织开展钢铁等四个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研究,条件成熟时将公开发布 2022年12月11日
业内认为,尽管船舶碳排政策细则即将生效,但监管机构需要先收集一年的行业数据才能开始监管,航运业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真正受到影响 2022年12月07日
近期贵州、内蒙古等地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全国已有十余省份发布了该实施方案。尚未发布实施方案的其余省份,部分发布了双碳实施意见,或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12月06日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受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影响,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加,希望这只是应对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中国不论面临多大困难,都将继续坚定采取行动 2022年12月02日
最重要的是要推动技术进步,一旦技术出现突破,碳排放会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应构建有利于减碳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能源供给端转向零碳能源,消费端同步发展有利于零碳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 2022年12月01日
COP27未解争议之一为自愿碳市场、碳抵免的作用,但全球碳价会逐步趋同;评判碳市场搞得好不好,应重视其在价格形成方面起到的作用 2022年11月22日
论坛上多位发言人提及,多边主义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鼓励国内外资企业在“双碳”领域加大贸易、投资与合作 2022年11月03日
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 2022年11月01日
2021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显示,依据大量受访者预期,2022年全国碳市场平均碳价为49元/吨,到2025年将升至 87元/吨,年均上涨超过20% 2022年02月23日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该政策是国内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 2022年02月11日
2019年,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广东五省(区)贡献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36.65%)的碳排放总量,而碳排放总量最小的五省合计碳排放总量仅占全国的4.58%。内蒙古人均碳排放量位列全国第一,达33.29吨 2022年01月25日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仍有0.5%核定应履约量未完成履约 2022年01月01日
节能降耗、加大非化石能源业务布局将是央企实现“双碳”工作目标的重点;到2025年,央企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计划要较2020年降低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央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增至50%以上 2021年12月31日
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已撬动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下一步准备更好发挥全国碳市场定价作用,并将更多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评价体系 2021年12月30日
今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13.8%;“十四五”末期,这一比重将接近20% 2021年12月26日
随着履约期进入倒计时,全国碳市场交易量近日大幅跃增;大型发电集团多倾向于优先内部交易、内部调剂的策略,来降低履约成本 2021年12月20日
实现“双碳”目标,虽然需要公益、ESG基金推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更需可持续商业模型来推动 2021年12月15日
需要推动一级市场分配更有效,有必要拿出一些小比例的配额,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分配,形成一级市场的定价 2021年12月05日
“双碳”将融入金融投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修订等方面;同时政府部门将全面梳理不适于碳中和、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有利于碳中和、碳排放的法律体系 2021年11月13日
践行影响力投资是资本既“向善”,又取得经济回报的可行路径,但如何客观衡量“影响力”是一大难点 2021年11月13日
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去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零碳产业园是一个抓手,将西部富集的可再生能源与高载能高产值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发展新动能 2021年11月13日
中央层面提出针对“双碳”目标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着眼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80%以上 2021年10月25日
报告认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2060年时中国能源体系的能效需要比今天提升3倍。到2030年,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领域的就业人数将增加360万,而化石燃料供应和化石燃料电厂减少的就业岗位为230万人 2021年09月30日
报告认为,2030年之后,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能源转型措施将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动力,若到2060年中国基本完成低碳能源转型,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可以达到8微克/立方米左右 2021年09月29日
行业不同、税率不同,同一行业的企业碳排放密度越高税率越高,并随时间推移累进;这样的碳税容易获得更多企业支持,政策更易推出 2021年09月17日
刘世锦表示,用能耗的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指标来实现“双碳”目标,是不是合理有效仍需探讨。而如今从上到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依靠行政性手段来推动的减碳方式也待改进 2021年09月09日
“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量占全球60%以上,随着发达国家排放量减少,这一占比还将提高。较大的发展水平差异意味着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异,碳交易机制从而可发挥较好的减排效果 2021年09月08日
新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能源走向、优化能源配置,各排放密集产业的重塑也离不开新技术 2021年09月03日
表现为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遏制“两高”行动乏力,节能减排基础不牢;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 2021年08月17日
从7月16日上线交易至今,全国碳市场运行已满一个月,日均交易量仅为31.9万吨;上海环交所赖晓明认为,全国碳市场年交易规模应达到2-3亿吨,日成交量应超过100万吨 2021年08月17日
日成交量从首日的410万吨下滑至6000吨。香港买家购买内地新能源项目CCER,达成首笔CCER人民币离岸交易 2021年08月12日
成交量从首日的410万吨降至其后几日的10万至20万吨之间,国际经验显示碳市场启动之初价格往往较高 2021年07月23日
该笔交易为中石化集团以529.2万元买入华润集团10万吨碳配额;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中石化旗下自备电厂,因机组落后,排放系数高, 对碳配额有购买需求 2021年07月22日
纳入海运业,取消航空业免费配额,并为地面交通和建筑供暖新设一个碳交易系统。应对行业压力、转型公平问题,欧委会还推出边境调节机制和专项基金 2021年07月16日
今日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从各界最为关注的碳价来看,首日成交价格整体高于试点价格 2021年07月16日
初步将针对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等进口商品征收;2023年开始逐步实施,2026年正式征税;将对中国出口产品产生一定影响 2021年07月16日
全国碳市场上线启动仪式将于7月16日9时举行,分设北京、上海、武汉三个会场,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其中上海、武汉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参加北京主会场活动 2021年07月15日
威立雅亚洲区董事长马凯表示,中国的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CCUS的成本还是太高,而要大幅降低成本,就要找到捕捉来的二氧化碳的价值化利用途径 2021年07月15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客户的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从更长远来看,把碳的定价纳入授信、融资决策 2021年07月14日
此前,全国七个试点省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吨左右;研究机构预测,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的碳价大概会在30-60元人民币/吨浮动 2021年07月14日
通过发放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2021年07月07日
各省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不一,产业分工和能源结构不同,面临的达峰难度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径也会有所差异;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保障经济高质量增长,需要依靠碳定价这一类经济手段,组合碳市场、碳税、绿色议价补贴、碳金融和碳汇等一揽子工具 2021年06月25日
由于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强力推进,将会对中国的ESG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2021年06月25日
通往零碳,市场需要稳定清晰的监管政策,催生金融机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与资金的广泛、创新参与。 2021年06月25日
当碳中和成为全球社会的共同使命,金融如何“焕发新绿”? 2021年06月24日
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募集更多社会资本促进碳市场发挥减排成效,并通过基金管理加强对资金来源和使用的信息披露,提高政府配额有偿分配收入使用的透明度 2021年06月15日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文提出,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开展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项目环评试点,衔接区域、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年06月04日
专家建议,中国商用车积分政策征求意见稿要尽早发布,政策目标应当更加大胆,给予换电重卡和氢燃料电池重卡更高积分 2021年05月29日
ICT产业目前相对“清洁”,但排放量增长快,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是能耗大头 2021年05月27日
研究表明,碳中和目标能够在2060年前保护大多数中国人(约78%),使其受到的PM2.5暴露浓度低于10微克/立方米,并且使将近85%的中国城市的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2021年05月12日
通过分析CSA数据库中中国企业2023年的披露数据,可以了解中国企业目前在主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议题的披露和表现,这些议题既符合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也与全球标准和全球市场相关 2024年08月23日
绿色转型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但煤炭消费控制、电网灵活性不足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依然存在 2024年08月16日
要实现电力部门脱碳,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精心规划的退煤路线图,而不是围绕“清洁煤”或“低碳煤”继续做文章 2024年08月02日
如果世界主要国家能够就电动汽车的生产,从管理气候变化角度出发,进行协同的补贴与碳排放税进行谈判,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2024年06月18日
参考国外节点电力市场的操作经验,市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同金融手段并适当调节市场设计蓝本,帮助市场建立有效的金融避险工具,从而缓和电力市场失衡 2024年06月11日
香港汇聚了不少绿色科技企业及人才,同时汇聚了不少绿色资金及金融产品,具备相当优势发展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2024年02月18日
从符合国内碳减排要求,到增强对欧出口产品竞争力,出口企业均应积极顺应潮流,建立公司治理机制,以保障企业合规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降低全球气候相关政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2023年12月25日
在仍显混乱的气候披露领域,证券交易所可以有效促进市场透明度。凭借其已建立的监管影响力和市场守门人的角色,强制上市公司遵守标准化的气候披露实践 2023年11月01日
中国实现碳中和有两大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风光电的发电成本要足够低,二是要有足够的消纳过剩风光电的电耗和补偿风光电短缺的电力
2023年10月07日2017年运行至今,中国绿证交易仍存在较多痛点,当下亟需从交易、定价标准,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积极推进 2023年08月11日
从用户侧出发的解决方案,更绿且更经济 2023年07月26日
国内机构在实践水平方面整体落后于国际机构,主要表现在实际投资运营中对负责任投资的应用、系统完善的负责任投资评价体系、领先议题方面的洞察较为薄弱,缺乏ESG业务融合、被投企业风险跟进与追踪、投资影响力的量化测算等具体实践以及足够的定量数据支撑 2023年07月17日
通过各省新建煤电项目确保电力保供,显然是不经济、也是不气候友好的,更加不利于全国层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06月20日
更市场化的改革,更法治化的治理,更可靠的产权保护,更包容开放的制度,更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是我们化解困境的基本思路,这与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的初衷并无二致,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2023年06月07日
目前私募基金绿色投资相关的投向和规模数据都极为欠缺,其中固然有些与国内绿色金融体系建构有关,但另一些则与监管制度、主体动机等有关 2023年05月25日
2023注定是转折之年,新能源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应该团结起来,“抱团”走出去 2023年05月15日
消费者为了ESG牺牲产品特性,是不太可能的。对消费者,不能做道德上的绑架,而是说要看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2023年04月11日
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的不仅是作为特定投资主题的绿色金融,而且是推动金融体系的整体可持续转型,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全面转型 2023年03月14日
包括上海绿色金融现况绩效指数及上海绿色金融社会认知指数:现况绩效指数通过实际数据来表明上海的绿色金融表现,社会认知指数通过问卷调查来反映公众对于上海绿色金融的看法
2022年11月28日农村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农村散煤治理的长期方向。到2035年,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有望达到80%以上 2022年11月18日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中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后,需要对2016年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进行重新评估,停止新的高铁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已经有高标准普通铁路的通道,应不允许新建时速300公里的平行高铁线路
2021年11月29日国家接连出台的两项碳减排金融支持政策,都要求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是对贷款支持项目的巨大优惠。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对贷款支持项目的碳减排要求更加严格,对碳减排配额设定和分配更加精准
2021年11月22日尽管各大企业在环境治理上做出了大量举措,其中不乏真金白银的投入,然而,目前仅有极少数的电商企业公布了环境影响数据 2021年11月12日
现在搞碳中和、碳减排不仅仅要抓住前端的生产环节,而且要更加重视后端的循环利用环节,形成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流程,再加上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最终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1月10日综合7个要素和4个方面的不确定,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人民银行三者之间的博弈,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2021年11月10日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对中国的经济基本没有影响。反过来看,经济绿色化、发展新能源还可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
2021年11月09日减碳的压力不仅在电力的供给方,也要放在电力的需求方,用价格机制使全社会通过节能减排平滑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矛盾
2021年11月09日碳减排工具的推出具有涵盖所有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定向降息”效果,也具有动态的定向降准效果,但其宽松意味要明显弱于传统意义的(定向)降准、降息
2021年11月09日“碳中和”不再等于“供给短缺”,也就不再等于“涨价”,周期涨价行情已经结束
2021年11月02日航司所能采取的减排和中和措施可以归为七大类别。从来源而言,航空燃油是民航运输业碳排放的最集中来源,从燃油入手找寻解决方案也就是最重要环节
2021年10月28日对企业来说,要转变思路,将碳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企业要认识到产业政策已经从节能减排升级到节能降碳
2021年10月25日麦守信还表示,工业化国家需要为南方国家气候适应和减缓投入更多资金,但迄今为止令人失望,需要从格拉斯哥 COP26开始看到改进
2021年10月19日加强碳中和天平的右端砝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工程化的手段来大规模高效进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2021年10月09日央行在未来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与传统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
2021年09月24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
2021年09月23日企业和金融机构制定和管理碳目标有哪些步骤和方法论?利用碳信用机制时要注意什么?投资机构如何将碳因素纳入投研?如何践行积极股东策略?
2021年09月08日氢能发展之路将是漫长的,目前全球仍处于构建氢能经济的初级阶段。但目前和预期的一体化氢能成本曲线、亚太和全球各国政府在净零排放战略中对蓝氢和绿氢的重视,以及出台了氢能战略的国家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均意味着氢能光明未来的基础已经奠定
2021年09月07日民航减碳早已经是一个在持续推进的进程,并且已经在逐步显效
2021年08月20日要让兴趣切实转化为碳中和经济所需的实际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靠、具体的短期政策以释放明确的信号和激励 2021年08月19日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双碳”目标的推进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影响中国未来40年的发展方向 2021年08月17日
中国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大的挑战是认识问题,最重要的是全社会转变观念,特别是地方的“一把手”等党政领导 2021年08月16日
我国相关基础数据还存在缺失。比如, 2005年的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 2005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到底是多少?每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年平均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但这些数据并不清晰,也没有主管部门或者权威单位公布过 2021年08月15日
“双碳”目标实现过程,需与经济发展、能源供应等多重目标兼容,需要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与行动方案,久久为功 2021年08月12日
实现全球气候中性,碳排放软约束和硬约束必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2021年08月09日遇到短时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下,电力系统该如何升级应对 2021年07月12日
按照有配额的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结论,基于碳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全社会的碳减排是最优的机制设计,但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又以总量目标的顶层设计为前提,这也是周小川近年来持续呼吁的关于减排机制设计的两个重点 2021年07月02日
钢价大幅上涨将引发三大风险:宏观滞胀风险、微观经营破产倒闭风险、下游消费品涨价和居民购买力下降风险
2021年06月02日如果原油不再是“工业生产的血液”,那么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挂钩的载体将不复存在,这样石油美元存在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2021年05月28日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引领市场资金支持公私营机构投资到绿色和低排放活动,协助全球达致零排放的进程上,可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05月17日上海的城市化率现在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已接近日本的城市化率水平。在这一点上看,上海具备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条件
2021年05月16日这次基于社区的绿色低碳的研究和绿色技术的研究,研究思路是一定要分析碳排放未来的情景,经济增长与美好生活在未来会形成什么样的需求,以及在这个需求下用什么手段干预
2021年05月14日绿色技术创新也必须遵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规律。消费者的选择靠价格引导,靠道德很难使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努力。这就需要有正确的价格信号把绿色产品以适当的性价比推销给消费者
2021年05月11日低碳转型涉及到风险管理、预期引导、宏观政策、投资观念等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枢纽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其所能发挥的金融作用非常巨大
2021年04月25日中美两国在减排方面优势不同,可以通过建设性竞争,共享绿色技术,换取市场准入、更高的绿色发展标准,尽早实现净零排放
2021年01月09日相比仅依靠各国承诺和自愿遵守,更可靠的让各国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方式是协调构建全球统一的碳关税和碳税制度,契机就在眼前,莫让其溜走
2021年01月02日